7月10日Science 網站上的Article Review提到一篇Applied Physics A上的一篇文章,研究為什麼名畫的風采不再——曾經鮮明的顏色會逐漸褪去(Why The Joy of Life has lost its shine).
IMAGE: THE JOY OF LIFE, 1905-06 (OIL ON CANVAS), MATISSE, HENRI (1869-1954)/THE BARNES FOUNDATION, PHILADELPHIA, PENNSYLVANIA, USA/© 2015 SUCCESSION H. MATISSE/DACS, LONDON/BRIDGEMAN IMAGES
法國畫家Henri
Matisse(亨利·马蒂斯)被稱為“野獸派藝術大師”,線條簡潔,色調鮮明,筆調狂野。
上圖這幅“生命的喜悅”,有著大片的明黃色,可惜沒有當初那麼鮮豔了。明黃色是硫化鎘(cadmium sulfide, CdS)的效果,硫化鎘又稱鎘黃,和不同分量的硒混合還可獲得不同顏色的顏料。
早在2006年人們就發現,畫上硫化鎘有著不同程度的褪色,剝落和降解。現在法國European Synchrotron的科學家們發現,罪魁禍首是光——硫化鎘本來不溶於水,不過,光照會使之氧化,變成可溶於水的無顏色的硫酸鎘(cadmium sulfate)。
硫化鎘在不少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大師的畫裡都使用頗多,包括梵高。如果想不出硫化鎘講解的解決方法,可能以後要欣賞原汁原味一寫的大師畫作,只能通過電子版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並沒有什麼不朽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